宋凯钱潮杯发声:交流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必由之路

  • 2025-10-29
  • 1

10 月 27 日,首届杭州 “钱潮杯” 国际青少年足球培养发展交流会上,中国足协主席宋凯的发言掷地有声:“中国足球要发展,一定要多交流。” 这句凝练的论断,既是对当下青训实践的精准总结,更勾勒出中国足球打开发展格局的核心路径 —— 在西湖畔的这场国际足球对话中,交流的价值正通过赛场内外的细节充分彰显。

作为刚落幕的 “钱潮杯” 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重要配套活动,交流会汇集了来自中、日、韩、法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青训专家与从业者。宋凯的到场本身就传递出明确信号:中国足协对青少年国际交流的重视已落实到具体实践中。这位拥有主政辽宁体育多年经验的足协掌门,深知交流对项目发展的催化作用 —— 在辽宁任职期间,他推动的 “三大球” 振兴战略中,跨区域赛事交流正是重要抓手,而辽宁男篮的三连冠与全运会佳绩,也印证了开放交流的实践价值。

“钱潮杯” 恰是交流理念的鲜活载体。为期六天的赛事中,10 支 U14 梯队在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场地上展开角逐,上海申花 U14 最终通过点球大战夺冠,但比胜负更珍贵的是多元足球文化的碰撞。日本浦和红钻球员秋山宏人坦言,与不同风格球队对抗的经历 “收获远超比分”;浙江 U14 主教练李繁清则从失利中看到成长:“孩子们第一次直面国际赛事的节奏强度,这种直观冲击比训练课更有效”。宋凯在交流会上特别提及这些细节:“青训不是闭门造车,当我们的孩子能在家门口遇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战术体系、法国球员的技术特点,成长速度会呈几何级提升。”

这种交流的迫切性,在青训从业者的共鸣中得到印证。上海申花 U14 主教练叶张根的感慨颇具代表性:“球队一年踢四五十场球,但真正的高水平国际对抗只有四五场。” 这一现状正是中国青训的痛点 —— 相较于足球强国成熟的赛事体系,国内青少年球员缺乏稳定的高质量交流平台。而乌兹别克斯坦缔造者俱乐部主教练 Mirzaakhmedov 分享的崛起经验更具启示:“我们的世界杯突围,源于完善的赛事体系和充足的国际交流,塔基牢固了,成绩自然水涨船高”。

宋凯在讲话中进一步阐释:“交流不止于赛场切磋,更包括理念互通、体系互鉴。” 这一观点在交流会的研讨环节得到充分响应。前国脚杨旭与韩国全北现代、法国欧塞尔等俱乐部代表热议的 “青训上升通道”“教练培养体系” 等议题,直指中国足球的薄弱环节。浙江杭州女足俱乐部总经理郭晨的观察尤为务实:“我们的球员身体素质不输人,但在营养师配置、赛事后勤保障等细节上,通过与国外队伍交流才发现差距。” 乌兹别克斯坦球队随身携带的真空马肉香肠,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折射出成熟青训体系的专业度,这种隐性经验的传递正是交流的深层价值。

xc体育,XC-Sports,xcsport体育,XC sports,XCSport官方平台

值得关注的是,“钱潮杯” 并非孤立的交流样本。从北京 “长城杯” 邀请皇马、葡萄牙体育等豪门梯队参赛,到成都 “熊猫杯” 聚焦国字号梯队对决,再到西安国际青少年邀请赛的崛起,中国青训已形成 “多点开花” 的国际交流格局。宋凯强调:“足协要做的,是把这些分散的平台串联起来,形成常态化机制。” 他透露,足协正研究将地方精品赛事纳入全国青训体系,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海外优质资源落地,同时推动国内梯队 “走出去” 参与欧洲青少年联赛。

在杭州这座全国足球重点城市,交流的种子已开始扎根。《加快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若干措施》明确将 “钱潮杯” 打造成城市名片,杭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吴璐琪透露,明年计划邀请国青梯队与更多海外劲旅参赛,让赛事成为 “永不落幕的交流平台”。宋凯对此深表认同:“足球发展需要久久为功,当‘钱潮杯’这样的交流平台从‘首届’走向‘第十届’,当我们的青少年每年能拥有数十场高质量国际比赛,中国足球的根基自然会夯实。”

交流会尾声,宋凯引用国家体育总局对 “辽宁经验” 的评价 ——“团结开放才能突破发展”。他指出,中国足球的交流不应局限于青少年层面,未来还将推动教练员赴欧深造、引入海外青训总监、搭建职业联赛国际合作通道等举措。西湖边的这场对话,恰似中国足球开放姿态的缩影:唯有以交流打破壁垒,以互鉴补齐短板,才能让 “多交流” 的理念真正转化为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,在脚踏实地的改革中迈向新台阶。

宋凯钱潮杯发声:交流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必由之路